黎湛铁路三次“换装” 老线焕新生
玉林新闻网-玉林晚报讯(记者 王耀前)黎湛铁路是南方出海的一条通道,也是南海和海南岛地区联系华南腹地的一条重要铁路干线。其从开始施工到建成通车、至1956年元旦由柳州铁路管理局接管正式运营,前后只用了15个月,这在中国筑路史上是少有的。
▼经过三次技术改造,黎湛铁路的线路和运营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黎湛铁路的建成,对巩固国防,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为了保障黎湛铁路线路安全、畅通,柳州铁路管理局在1957年至1995年之间,对黎湛铁路进行了三次技术改造,保证了这条铁路大动脉畅通,也使它的运力不断提升。
第一次技改,黎湛铁路年输送能力从396万吨提高到823万吨
黎湛铁路通车后,成为了联系两广地区的铁路干线,也是川、滇、黔、桂物资经湛江港出口的重要运输线。途中至贵港站同内河港口贵港相接,经水路西通南宁,东达梧州、广州、香港。广西境内沿线设24个车站。它对于多个省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它正式通车后不久,铁路部门就开始对其进行了技术改造。
黎湛铁路的第一次技术改造,是在1963年至1980年之间。据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当代广西铁路》一书记载,黎湛铁路第一次技术改造的主要项目有多项:黎塘北站改建为编组站,建成一级三场29股道小能力驼峰;扩建贵县(现贵港市)中间站,由5股道增至8股道,采用区域平面调车电气集中控制设备,并新建贵县货场,使货运能力由55万吨增至125.5万吨等。其中涉及玉林段的改造内容较多,如将南流江大桥由3孔改为8孔、北流江桥由3孔改为4孔钢筋混凝土梁;扩建玉林机务段洗修库,由3线3台位改为3线6台位,并增加整备、煤水设备。
据相关史料记载,黎湛铁路第一次技术改造工程总计完成基建和更新改造投资7628万元。1980年,全线行车容许速度由1963年每小时60公里提高到100公里,区间通过能力由平图19.2对提高到35对,年输送能力从396万吨提高到823万吨。
第二次技改,实现了年输送能力达1200万吨的目标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黎湛线对内对外的货运量迅速增加。据史料记载,至1979年,黎湛铁路区段货流密度已达774万吨,利用率已达94%,输送能力接近饱和的状况。为此,铁路部门在1981年至1990年对黎湛铁路进行第二次技术改造。
“经国家计委批准,进行第二次综合技术改造,由柳州铁路局负责设计施工。目标是使该线年输送能力从800万吨提高到1200万吨。”据《当代广西铁路》记载,工程分两阶段进行。
1981年至1985年为第一阶段,项目是扩建玉林、湛江两个区段站,改善玉林站场排水和桥涵等设施;增设雅桥中间站;增延凤鸣等7个中间站的股道、货物线,改善客、货服务设施;扩建玉林机务段和玉林、湛江、黎塘列检所以及黎塘站修所,将菲德型蒸汽机车换为前进型蒸汽机车,使牵引定数从2200吨提高到3000吨,总投资5068万元。
第二个阶段的技术改造是在1986年至1990年之间,项目是新建湛江北站货场、湛江客车整备场、站修所及货车车辆洗消所;扩建和加强陆川、河唇、廉江中间站客、货运输设备;增延桥圩、吹塘股道等;玉林站和湛江站分别建成横列式一级二场(14股道)和一级三场(20股道)站型。除少量收尾工程延至1992年外,主要项目都提前或如期完成。其时,玉林站和湛江站到发线能力及解编能力日均分别达120列、1575辆和51.3列、682辆。至1992年末,累计完成综合技术改造投资891万元,为铁道部批准总概算9600万元的93.3%。
为保证行车安全,柳州铁路局结合综合技术改造还投资安装黎塘—湛江—茂名地区无线列车调度电话、湛江站和贵港站红外线测轴温装置、湛江车辆段滚动轴承和玉林机务段机车信号等设施,并对湛江客技站进行扩建,共投资1269万元。此外,还利用大修资金,进行线路中修,全线换铺50公斤/米钢轨和钢筋混凝土轨枕,正线铺设无缝线路262公里,大修投资共2235万元。
据《当代广西铁路》记载,黎湛铁路的第二次综合专项技术改造,实现了年输送能力从800万吨提高到1200万吨的目标。1992年,重车方向的各区段输送能力达1136.7万吨至1692.6万吨。
第三次技改,线路和运营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八五”期间,黎湛铁路进行第三次技术改造。1991年铁道部批准黎湛铁路黎塘—玉林段(1995年改为黎塘一河唇)分段建设双线,当时定下的目标是:使全线年输送能力近期(2002年)达到2239万吨(其中黎塘—贵港段3000万吨)、远期(2007年)达到3115万吨(其中黎塘—贵港段4000万吨)。据《当代广西铁路》记载,柳州铁路局据此以黎塘—贵港段为重点,采取增设会让站与新建双线并举的对策组织设计施工。增设象山、六联、高岗会让站并于1993年完成;全长52.46公里的黎塘—贵港第二线,分三段施工,分别于1993年12月、1994年9月、1995年12月建成开通,并以工程质量优良交付运营,从而改变了黎塘—贵港段运输受限状况。
在建设第二线的同时,柳州铁路局还相应完成黎塘—贵港电力贯通线和贵港站电气集中工程,玉林机务段由蒸汽改造为内燃的部分整修、轮修设施工程,以及新建和改造湛江站客站、货场和集装箱基地等。自1992年起,柳州铁路局还使用大修资金5000万元,将黎湛铁路正线铺换重型钢轨(60公斤/米)无缝线路,至1995年5月全线铺换完毕。
黎湛铁路经过三次技术改造后,线路和运营条件有了很大改善。自1975年以来,行车容许速度保持100公里/小时;各区段输送能力,1995年较1957年提高3至5倍。1995年各区段货流密度实际完成(重车方向)1150.7万吨—1820.7万吨,适应了改革开放以来进出口贸易急剧增长的运输需要,也发挥了中部与西南地区出海通道和连接海南省交通大动脉的作用。
原标题:黎湛铁路三次“换装” 老线焕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