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阅读 打印本文 默认 增大 缩小
微信扫一扫 转发分享本文

一段革命记忆,这座百年公祠的红色故事令人动容~

时间: 2019-08-30 19:36:36 来源: 玉林新闻网 作者: 詹丽萍 张钰斌

玉林新闻网讯(詹丽萍 张钰斌 通讯员 熊福珽)在乡村行走,我们会在不经意间,被一株古树、一座祠堂、一个村落的故事触动心灵。近日,记者在博白县新田镇美沙村采访,就被坐落在美沙村充美自然村的熊氏七世佩玉公祠的一段红色故事深深吸引。

群山环抱的熊氏七世佩玉公祠在绿树掩映中渐渐老去,四周翠竹林立。

“这是熊氏家族来到美沙村建起的最早的祠堂,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博白豉膏制作手工艺传承人熊九成说,20世纪40年代初期,熊氏七世佩玉公祠曾经是中共地下革命活动场所和熊景昇领导的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策源地,写下了红色的光辉历史。

博白县新田镇美沙村。

在玉林高中读书经由校长朱锡昂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熊步蟾(熊桂辉)、熊瑞庭和在博白县中学入党的熊表柱等3人,于1930年回到美沙村,组建了中共美沙支部,熊步蟾任党支部书记。这是博白县最早的中共支部,他们领导本村群众进行减租减息斗争,使贫苦农民得到实惠。1937年,在南宁读高中的熊景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积极组织读书会,利用文艺宣传演出、贴标语等形式发动群众以实际行动支援抗日,并组织民兵进行军事训练,做好抵御日军进犯的各种准备工作。

熊氏族人熊九成向我们介绍公祠历史。

1944年秋,中共广西省工委任命熊景昇为中共博白县委书记,组织民主抗日自卫军。美沙熊氏宗族的人积极进行筹枪、筹粮、筹钱支援抗日武装起义。1945年春,美沙熊氏宗族就有88位青壮年参加了民主抗日武装起义队伍,队伍里有些是父子,有些是同胞兄弟。

1945年2月26日,博白县民主抗日自卫军在双旺起义,在县内辗转活动,攻占六永等十余个国民党反动派盘踞的乡公所,建立了一批乡村民主政权,后遭国民党反动派调集重兵镇压,在东平绿吊村受敌包围,终因敌众我寡,枪弹打尽,后援不继,抗日自卫军46人被敌人杀害,包括当时的县委书记熊景昇、支队长熊景亮、指导员熊福菖、县委宣传员熊景富、熊福权、熊福璋在内的13人。

一株龙眼树,见证了这段红色记忆。

“绿吊事件”后,熊氏族人又有一批青壮年陆续加入中国共产党,继续参加革命斗争。在美沙村成立地下联络站,为中国共产党传递情报和接送革命同志过境等,一直坚持到博白解放。在各个革命时期的斗争中,熊氏宗族被民政部门确认的烈士有16人。

“自2013年以来,我们美沙村熊氏佩玉后裔纷纷为修缮祖祠慷慨捐资,修缮了祖祠,还有治理杂草丛生的泥泞小路和周边环境。在熊氏七世佩玉公祠里,当年在这里参加革命工作的一位同志还生下了一位孩子,就取名‘佩玉’。近年来,一批曾经在这里参加革命的老同志还回到这里看望,希望这个红色公祠能继续把革命精神发扬光大,成为一个红色的革命教育基地。”熊九成说。

责任编辑: 张钰斌
关闭简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