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阅读 打印本文 默认 增大 缩小
微信扫一扫 转发分享本文

玉州早稻开镰

十万亩稻浪报丰收

时间: 2025-07-05 09:35:17 来源: 玉林日报 作者: 记者 潘静新 通讯员 陈佳佳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讯(记者 潘静新 通讯员 陈佳佳)稻浪翻滚,镰声渐起。眼下,玉州区10万亩早稻陆续成熟,金色稻穗压弯枝头,在微风中掀起层层涟漪。7月1日,仁厚镇率先开镰,田间地头农机穿梭、农户挥汗,奏响丰收交响曲。一幅“穗满、机忙、人欢”的丰收画卷正在这片沃野上激情绘就。

7月1日,仁厚镇仁厚村的金色稻田里,收割机轰鸣驶过,稻穗应声而倒,留下一排排整齐的稻茬。“你看这广粮新桂穗子沉、颗粒鼓,亩产至少960斤。”种植大户钟万林搓捻着手中的稻穗,笑意从眼角漾开。他种的220亩早稻中,100多亩是和粮所签了订单的“放心种”,按1.5元/斤的收购价算,光这一项就有不少进账。

近年来,玉州区农业农村局及仁厚镇人大积极扶持种植大户发展水稻产业,建立“家庭农场+村民”模式,带动村集体及村民双增收。作为“家庭农场+村民”模式的受益者,钟万林的丰收账不止一笔。他的农场不仅实现了机械化作业,更以低于市场价为村民提供收割、烘干等“耕、种、管、收、烘”一站式服务。这种社会化服务既提升了粮食附加值,又让村民省心增收。在仁厚镇的1.64万亩早稻田中,泰丰优208、特优2887等优质稻种在农技支持下茁壮成长,通过订单农业和服务外包,实现了村集体与农户的双赢。

农技人员陈军明蹲在田埂上,收起刚完成测产的工具。“今年天公作美!从育秧到防虫,每一步都顺顺当当。我们手把手教农户控虫、管水,稻子长得比去年还精神。”他估算着,玉州区早稻产量今年又是“稳中有增”的好势头。

从1.64万亩到10万亩,从“第一镰”到全面开收,玉州区的丰收底气藏在细节里:高标准农田筑牢根基,良种良方落地生根,农机农技协同发力。

原标题:

玉州早稻开镰 十万亩稻浪报丰收

责任编辑: 梁琪岚
关闭简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