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阅读 打印本文 默认 增大 缩小
微信扫一扫 转发分享本文

“最欣慰的是看到学生们在成长”

时间: 2024-05-22 15:34:39 来源: 玉林新闻网-玉林晚报 作者: 记者 庞献

玉林新闻网-玉林晚报讯(记者 庞献)学生心理异常人数呈上升趋势,已是一个社会性问题。今年5月,教育部部署开展首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从事学生心理健康工作17年,玉林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玉林一中)心理健康教师、广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李昌凤还注意到问题背后的变化:以前学生不敢光明正大地找老师做心理辅导,如今已是大方、坦然地预约;越来越多的学生能正视、接纳自己的心理异常现状,开始积极自救。

8e5a2b104207131711f97afe1cff01e8_W020240520605204936583.png

李昌凤指导学生阳光心理社团开展团体辅导活动。

“学生心理异常的状况如何?”“学生的情绪问题有哪些?”“学校、家庭如何预防学生心理问题?”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到来之际,李昌凤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和解决

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晓童(化名)现在是一所211大学的大二学生。高一那年,当她第一次走进玉林一中的心理辅导室时正值夏天,却穿着一件长袖,用以遮住手腕上的一道道伤痕。

初二时,晓童被确诊为抑郁症。每次病情发作时,她就控制不住地用美工刀割自己的手腕。确诊后,晓童遭到老师、同学的区别对待。妈妈因此跑去医院责骂医生,她也没有继续复诊、治疗。

“爸爸妈妈暂时不接受也不要紧,只要你愿意改变,老师就会陪着你。”李昌凤和晓童约好,让她定期来做心理辅导,同时给她布置了辅导后小练习,每天保持适量的运动,记录下每天感觉美好的事情。

高中3年,晓童做了20多次心理辅导。“第7次时她突然问我‘老师,我可以抱抱你吗?’”面对晓童的第一次请求,李昌凤连用“很欣慰、很感动、很惊喜”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拥抱晓童时,李昌凤鼓励她:“这是你第一次主动提出你的请求。你从不敢表达和拒绝,变得敢于为自己的想法发声,你会变得更有力量的。”

高中毕业时,晓童抱着5本笔记本去找李昌凤,里面记录着她“每天感觉好的一点点小事”。“引导她从积极的角度看世界,她看到美好的事物就会越来越多。也会引导她注意自己的形象,从改变洗头的次数、穿衣等开始。还会叮嘱她给自己一些小奖励,比如放假时给自己买一朵花、一个漂亮的发夹……”李昌凤说。

与家长沟通时,李昌凤发现,很多家长不理解,孩子小学、初中成绩很好,也阳光开朗,为什么到高中就变了?其实正如晓童一样,真正的改变不是一两天的事,心理问题的形成同样如此。高中只是结果的呈现,真正的原因与学生成长过程中长时间不被接纳、不被认可、不被看见等因素有关。

经过长时间的陪伴,李昌凤慢慢找到晓童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原来,晓童是长女,有两个弟弟,父母重男轻女的思想很严重,这让她很受伤。家庭氛围也不好,父母经常争吵;家里还安装了摄像头,随时处于父母的监控中,这让她很崩溃,却无力反抗。

心理异常的学生占15%左右,呈上升趋势

2005年,玉林一中开设了第一间心理辅导室,2012年成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目前,该校共有专兼职心理老师15名,每学期来访的学生约有280人次。

“我们每个学期都对学生做心理健康普查。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个人成长、学业等方面压力都很大。从数量上讲,心理异常的学生呈上升趋势,占到15%左右。”李昌凤说。

做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过程中,李昌凤发现,学生心理、情绪产生异常的原因,约30%是人际关系的困扰,这类学生往往感觉到很孤独,没有朋友,或是本身性格原因,不擅于交际;或是虽然积极社交,但说话方式不对,容易成为“话题终结者”,不受同学喜欢。约30%是成长的困惑,当中不乏成绩排名前列的学生,他们努力学习,成绩优异,但学得很疲惫,因为目标迷茫,不知道要上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学习只是为了让父母开心、老师开心等,并非源自自身的动力。剩余约40%则包括亲子关系问题、情绪困扰、适应问题、自信心问题,或者是小学、初中已确诊为抑郁症等。

把心理健康课程纳入学生课程表

在玉林一中,每间教室都能看到心理老师的联系电话,学生可以随时向老师求助,还可以通过心理信箱或班主任预约心理辅导。他们可以和心理老师倾诉,也可以去音乐放松室好好地听听音乐、睡上一觉,或者去心理宣泄室打一场拳击、大声呐喊或大哭一场。

学生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需要进行心理调整?“两个星期是一个时间节点。”李昌凤说,如果连续两周自我感觉很不好,比如情绪低落、睡眠不好、食欲不振、全身提不起劲,可考虑进行心理辅导。

据悉,为守护学生心理健康,玉林一中已将心理健康活动课程编入各班课表,定期为学生上心理健康课和团体辅导课。针对学生的成长困惑,开设系列生涯规划课,让学生了解大学专业、职业前景,从而开阔视野、明确目标、笃定内心,激发自身内在动力。

7b2afc8cfca2cb698fbcd7eaf9709907_W020240520605177532901.png

学生在做团体沙盘游戏,进行心理疏导。

540915fc2ec6880aedfe8f4e42826aaf_W020240520605227217843.png

学生在校园心理健康节参加团体辅导活动。

此外,该校还创办了学生阳光心理社团,培训班级心理联络员,开展校园心理情景剧、心理沙龙、沙盘游戏等特色心理健康活动。

守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可以这样做

“多元、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家庭、学校甚至社会的合力。”针对父母如何守护孩子心理健康,李昌凤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想要帮助学生,放在首位的就是“听到”。家长不仅要跟孩子同频,还要与时俱进,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听到孩子的心声和困惑。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什么事都不跟自己说,其实不是他们不愿意和父母说,而是每一次倾诉得到的通常都是指责、责备、不信任和说教等。”李昌凤提醒,高中生的思维、见识已趋向成年人,父母要学会用尊重、平等的态度与孩子沟通。家长还可以学会适当地保持沉默与放手,给孩子无声的陪伴和展现的机会,比如通过示弱,让孩子给自己出主意。当他们能帮助父母时,会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喜悦感。

压力和负罪感让17岁的浩天(化名)觉得很痛苦,“可能哪天受不了了,我就会放弃自己”。浩天家庭优越,但哥哥高中毕业后就在家里当起了“啃老族”。浩天爸爸虽然企业越做越大,但内心深处依然不自信,想要证明自己也能培养出大学生,于是将所有的愿望都投放在了浩天的身上。为了让浩天考上好大学,除了语文,另外5门学科都请了一对一的校外辅导,一年的补课费将近10万元。

“浩天和我说,其实他学得很累,花了那么多补课费也没效果,爸爸也在指责他,让他产生了很深的负罪感。”李昌凤说,父母替代不了孩子,可以做的就是默默地站在孩子身后,默默地给与孩子支持,而不是伸手推他们前进,不仅自己吃力,还不讨好。

为浩天做了5次心理辅导后,李昌凤还约浩天父母到学校沟通,让他们也慢慢接纳浩天的现状。高考时,浩天顺利地考上了大学。

“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长时间的理解、接纳和陪伴。我很欣慰地看到,很多学生通过我们的努力在变化和成长。”李昌凤说。

原标题:

5月25日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到来之际,玉林市第一中学心理健康教师李昌凤畅谈学生心理状况和解“题”之道

“最欣慰的是看到学生们在成长”

责任编辑: 翁小菊
关闭简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