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因孩子吃同学蛋糕发飙” 是爱还是控制?
心理专家:父母的控制欲会限制孩子的认知、心理和人格发展,真正的爱是有智慧的放手和引导
玉林新闻网-玉林晚报讯(记者 庞献)在热搜上看到“宝妈因孩子吃了同学的生日蛋糕发飙”这一话题时,同为妈妈的杨玲(化名)不由地陷入沉思:或许自己没有事件中的宝妈如此极端、失控,但本质上却是一样的,何尝不是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来控制孩子。
父母爱孩子是天性,可行为上却伤了孩子而不自知,为什么会这样呢?父母的控制欲,会给孩子造成哪些伤害和影响?养育孩子时,引导和控制的边界该如何划分?记者就此采访了知名心理专家、玉林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国家心理治疗师黄英民。
家长的控制犹如让孩子顶着一杯无形的水。
因为一块蛋糕,妈妈在家长群疯狂控诉
近日,“宝妈因孩子吃了同学生日蛋糕发飙”的话题,突然冲上热搜。事件的起因是这样的,班上有个家长带了奶油蛋糕到学校给孩子们分享。很多家长都在班级群里表示感谢,但唯独有一个妈妈,在得知自己的孩子吃了奶油蛋糕后,情绪崩溃。
她在班级群里疯狂控诉:“希望我的孩子,在学校不要吃任何孩子的东西”“我们从来不吃这些,过生日偶尔吃,也是动物奶油”“宁可饿死也不吃垃圾食品”……甚至认为,自己孩子被“投毒”了。
她平时对孩子的饮食要求极为严格,因为觉得“托管机构的油不干净”,也不参加托管,宁可自己给孩子送饭。从来不允许孩子乱吃,这一次她“气得手发抖”。
于是,为了把吃下去的奶油逼出体内,她给孩子抠喉催吐,还逼他喝了30毫升橄榄油、10毫升椰子油,还有10毫升亚麻籽油。直到孩子哭着忏悔说:“妈妈,我真的以后不敢了,谁给我都不吃了。”
女儿的眼泪、气愤,让她觉察到自己的控制欲太强
这起事件引发了巨大争议,网友纷纷表示难以理解。然而,杨玲透过这个妈妈的行为,看到的是自己对孩子过强的控制欲。表面上,这个妈妈生气是因为孩子吃了奶油蛋糕。可本质上,她真正无法接受的是孩子未经她允许,就吃了这口奶油蛋糕。
“很多家长和这个妈妈一样,对孩子有着过于完美的要求,一旦孩子没有按照要求去做,跨过了设定的控制圈,那种强烈的失控感会让我们产生强大的焦虑感、破碎感。”杨玲感叹道,在养育女儿的过程中,她是付出了代价才觉察到自己的控制欲。
女儿9岁了,杨玲发现,随着女儿渐渐长大,母女间的矛盾、争吵也越来越多。“明明都是生活中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但我们都闹得鸡飞狗跳。大到兴趣爱好,她想学街舞,我觉得女孩子要培养气质,要学只能学中国舞。小到她穿什么衣服、扎什么发型,都能引发我们的分歧、争吵,我希望她按照我的审美去穿衣服、扎头发,但她坚持自己的喜好。”渐渐地,杨玲发现,女儿和她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杨玲不由地反思,每次母女对峙,女儿最后都屈服,可自己真就赢了吗?自己对女儿严格管控,得到的是什么?“有一次,我叫她做几道数学题,让我看看她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可她就是不肯写,仍然坚持要做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僵持之下,杨玲生气地把女儿的语文作业给撕了。
当女儿哭着朝杨玲吼道:“为什么我只能按照你的要求去做?我不能有点自己的主见和想法吗?”她才开始反思,是不是把女儿当成延续自己生命和理想的私有物,而从未把她视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个体。
杨玲于是有意识地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听父母成长课程。“讲到父母的控制欲时,老师先让我们自己体验。在我们头顶放一杯水,然后不断地催促我们走快点、再快点。可实际上,我们只能一边扶着水杯,一边小心翼翼地缓慢前行。这时候,我意识到我对女儿的控制,犹如给她头顶上放置了一杯无形的水。”
建议:父母、孩子都站好自己的位置,不能错位、替代
实际上,很多人都有被父母“以爱之名”的控制经历:“我曾经很喜欢看小说,我妈觉得影响学习,把我收藏的小说都撕了”“我爸妈老是说,你再不结婚生子,我们晚年生活都不得安心”……父母的控制欲,会对我们造成哪些影响?黄英民就此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家长的行为模式会深刻地影响孩子的心理。比如“因孩子吃同学蛋糕发飙”的妈妈,她对孩子抠喉、喝油催吐,种种行为习惯和方式会人为地塑造孩子形成这样的认识、观念:只有妈妈给的食物才是安全的、能吃的。渐渐地会进一步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过度控制会让孩子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
父母的过度控制,也限制了孩子的认知和心理发展。他们无法跳出父母的控制圈,只能按固定的模式成长,变得教条、保守,缺乏创见、胆量和主见。
孩子需要父母无条件的支持,而非控制。
“很多家长都觉得自己吃过太多苦,就不想让孩子吃苦、摔倒、走弯路,于是就希望孩子能按照他们安排的既定轨道运行,实现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和自我。当孩子脱离轨道时,控制欲强的家长就会失控崩溃。”黄英民提醒道,家长对孩子的控制,其实就是让孩子在温室里成长,会让孩子变得脆弱,没有抗挫能力。实际上,孩子经历、体验挫折和困难的过程,就是认知发展、人格成长的过程。因此在有底线的情况下,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去经历,甚至是犯错,有所经历才能成长。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了亲身经历,父母的引导同样重要。引导和控制的边界在哪里?家长该如何预防自己对孩子的引导演变成控制?对此,黄英民认为,“站好位置很重要。你在什么位置,就扮演好什么角色。父亲、母亲、孩子都站好自己的位置,不能错位,也不能替代,建立好亲子边界。”
不少父母不自知,自己对孩子的爱带有强烈的控制欲。然而,正如心理学家克莱尔所说:“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一种爱是为了分离——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原标题:“妈妈因孩子吃同学蛋糕发飙” 是爱还是控制?心理专家:父母的控制欲会限制孩子的认知、心理和人格发展,真正的爱是有智慧的放手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