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阅读 打印本文 默认 增大 缩小
微信扫一扫 转发分享本文

民国才女凌叔华眼中的玉林

时间: 2024-05-09 16:32:53 来源: 玉林新闻网-玉林晚报 作者: 记者 周立华

玉林新闻网-玉林晚报讯(记者 周立华)抗战时期的湛江(时称广州湾)与香港、澳门有着独特的关系,陈寅恪、凌叔华、马师曾、叶浅予等文化名人逃难至此,从这里通过陆路经陆川、玉林、贵港,然后走水路到桂林再到大后方。玉林作为广州湾至内地的主要中转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凌叔华(1900年—1990年),原籍广东番禺,出生于北京,是民国时期的女作家和画家,是与林徽因齐名的民国才女。1941年底,香港面临被日军攻陷的边缘,凌叔华携女儿陈小莹由香港逃往内地,由于当时的广州已经沦陷,凌叔华不得不舍近求远,带着女儿从香港坐船前往当时的广州湾(今广东湛江),再从赤坎由陆路步行前往玉林,之后经过贵县,水陆兼程抵达柳州,最后由柳州转贵阳北上。离开柳州后不久,凌叔华即写下《由广州湾到柳州记》一文,发表于1942年刊行的《妇女新运》第4卷第8期,记述了抗战时期这段曲折的逃难经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有关抗战时期玉林的宝贵史料,保留了当时玉林社会概况的文人观感。

0164ecf034f970e443ae3c3f9aa91b02_W020240508498334532078.png

民国时期才女凌叔华。

由赤坎到鬱林,须走六天旱路

《由广州湾到柳州记》一文,文中开头即曰:“笔者去年12月2日离香港搭船到广州湾,这地方因是法国租界,且由香港到内地,不必经过敌人防线之路。”

在游记中,凌叔华记述:“由赤坎到鬱林,须走六天旱路,得有走过的人带领方才放心走。找账房先生代为找轿夫脚行,定于次日动身到鬱林去。雇了两乘竹轿,另雇了挑夫七人,联君随挑夫走路。价钱时常改,此次言明由此到鬱林,每轿二百四十元,挑夫每市斤重合一元二角,(且须以广西秤计),伙食自备,赏钱随意,并由账房开具保单,担保工人可靠,另外工头二人签字,担保其他工人,工头之身份证明书交与我们拿着,以免意外。”

等到诸事办妥后,凌叔华于1941年12月9日上午9时出发,由赤坎到遂溪、廉江再到石角之后,从蟠龙进入玉林境内。

关于轿夫、挑夫的费用,记者注意到,在1941年4月20日《海王》刊发了瞿天况《经广州湾入内地情形》一文,文中写道:“由赤坎至郁林,轿子每年乘约需国币一百五六十元,视当时供求情形而定。挑夫运行李以斤计算,每斤需国币八角左右,故行李以少带为宜,每件至多以廿五公斤为限。”

a1227711ea9c72b170527a02fd1d9452_W020240508498341671346.jpeg

叶浅予漫画中抗战时期从湛江坐轿子到玉林。

瞿天况出发时间比凌叔华早了近10个月,凌叔华在湛江出发时日本侵略者已经准备攻打香港,当时社会更加动荡,所以雇轿夫、挑夫费用增加不少。

由蟠龙到良田

次日天刚刚亮(近7时),凌叔华即由蟠龙动身到良田,只有60里路。她在文中似乎对进入陆川境内的印象很好。“沿路水田甚多,农家均瓦屋,竹林大树掩映中,常有几株红白山茶,村中妇孺,衣着齐整,过大屋前,时闻儿童读书声,令人觉得到了太平盛世了。”

要知道,凌叔华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生活品质是比较讲究的。在蟠龙到良田的路上,兵荒马乱的时期,还有这么一个雅致到令凌叔华赞赏的地方,这也许是极为难得的。

由良田到陆川

“次日天明即起程赴陆川,由良田去约行六十里,出良田一里许,即有独木桥一条,横在大河中,两岸风景甚美。……约十时在路上蓆棚饭摊上打尖。轿夫在地上吃卷粉及年糕,看了流涎。……饭后我们又走了十几里路。山路甚少,地势平坦易行,上轿不多时便到了陆川。……后去附近文庙瞻仰一下,建筑也甚壮观,惜里面驻兵,未敢进去。在一磁器店买茶杯,(有盖的一元一个)偶与店女闲谈,知道初小学生半年要交六十元学费,每月还要交米二斗,为此上学极不易。……”

凌叔华这里提及的文庙是陆川三峰书院,三峰书院于清朝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书院分三进,前进为门楼,中进为讲学堂,后进即文昌阁。文昌阁坐南向北,是一座砖木结构的方形楼阁式塔,阁高三层,阁楼一层中祀文昌帝,两旁藏书。三峰书院文昌阁是陆川人文荟萃之地,见证了陆川的文运昌盛。

下榻鬱林饭店

“因为陆川到鬱林要九十里,故次日天方明即须动身。不巧得很,天适大雨,冷风刺骨。后过马坡,须过检查处,我们打开箱子任其查看,还算不麻烦。同行有两上海商人,他们带的都是西洋毛织品及药品,最意料不及的是一小箱里都是各色舶来的汽球。我心想难道战时的重庆,还需要大批这样奢侈的玩艺吗?此种汽球在上海已卖到十数元一个,到重庆岂不该四五十元一个?到鬱林过石桥有驻兵检查站,他们对路人很客气,查几件便放过去。鬱林市面街道均较路上所见的宽大,店员都能说国语,有一小店,伙计居然用国语同小莹谈话不少,他说是由学校学来的。……我们下榻鬱林饭店。店为本地最大者,房内有玻璃窗有电灯,惜不甚亮。”

在凌叔华的记述中,到达玉林时,同行的上海商人发现在路过马坡时遗失了一担行李,行李中均为贵重货物。原来这位上海商人由沪走此路到重庆专办洋药及毛绒内衣等,货物光合本钱,便已二万余元,此款乃借来者,故他急得要死。他的同伴怕旅费不足,不肯借钱与他,也不肯留此陪他,大家均为他抱不平。此事最后不了了之。

乘汽车从鬱林到贵港

“鬱林饭店的账房以及二三住客均为汽车掮客,他们来问我们要乘车到柳州否,有一掮客要每票四百元,行李每市斤二元,我们行李有七八百斤,就合千数百元了。联君说,最舒服还是由此搭车到贵县,乘木船到桂平,由桂平换搭旧式火轮走柳江到鸡喇转柳州。”

a65c1b3e8b981228233f9d5a58fd4246_W020240508498345948150.png

抗战时期贵兴鬱公路鬱林汽车站。

根据《玉林市志》记载,1926年6月20日通车的贵兴鬱公路是由私人集资修建的,是广西最早的一条民办交通运输用的汽车路,自贵县经兴业至鬱林,全程92公里,当时鬱林车站举行盛大的庆祝会。其后,士绅们相继兴建民办的北鬱路(北流至鬱林)鬱陆路(鬱林至陆川)、鬱博路(鬱林至博白),使鬱林成为桂东南交通运输中心。1940年底,鬱林共有民营汽车230余辆,鬱林汽车运输行业达到鼎盛时期。

文字背后藏南侨机工归国支援抗战故事

“我们次晨七时,就到汽车站坐在行李上候车,每票约五十五元,行李因过了二十公斤分量,另添了三百元行李票,联君因行李在另一车上(两汽车同时开,本日因招待回国华侨多开一车)他乘另一汽车。约八时半开车,由鬱林到贵县须四小时,但半路有空袭警报,下午二时到贵县。”

“本日因招待回国华侨多开一车”这句话背后,隐藏着抗战时期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的动人故事。抗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和中国人民奋起抗敌的英勇行动,激发了广大爱国华侨同仇敌忾、抗日救国的民族情感。许多华侨青年冲破重重封锁,投奔抗战前线,先后有3200余名南洋各地华侨汽车司机和汽车机修工参加“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团”,为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89d58a29f022360a520b6611d8f0fe12_W020240508498351278206.png

抗战时期从香港经湛江、玉林进入内地交通示意图。

为方便爱国华侨投奔抗战前线,抗战时期《香港工商日报》特派记者韦健为华侨特意撰写的《归国行程》介绍,当时由广州湾进入内陆主要有三大线路,其中第一选择是就是从赤坎走陆路步行至鬱林,再从鬱林乘车或坐船到柳州,再转车前往重庆或者昆明。

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建军在《凌叔华佚文及其他》中指出,“凌叔华的《由广州湾到柳州记》全文约8000字,如同日记一般,详细记述了其逃难时的见闻和感受,在具体展现战时社会乱象的同时,也随手对沿途的山川风物作了生动的描绘,是不可多得的第一手材料。”

玉林师范学院副教授李嬴铭也认为,该文“是一段有关抗战时期从湛江进入内地的宝贵史料,保留了当其时沿途社会概况的文人观感,使我们看到当时陆川、玉林的诸多面相,对于战时玉林的细节有更多的了解。”

原标题:民国才女凌叔华眼中的玉林

责任编辑: 翁小菊
关闭简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