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5-0014 玉林日报社主办新闻热线:18907758110广告热线:2828454订阅热线:2812467






2024年06月13日

学霸父母难以理解,儿子为何在差生的路上越跑越远——

“青胜于蓝”的焦虑 你有吗?

记者 庞献

▼青出于蓝胜于蓝,是父母们普遍的愿望。

每次检查儿子的作业,梁媛总会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自己和丈夫都毕业于985大学,儿子却几乎避开了他们的学霸基因,在差生的道路上越跑越远。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道出了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期待。然而,也有部分家长只能无奈地自我调侃:桃李满天下,家里结苦瓜。北大教授想让学习不好的女儿逆天改命,最后也只能认命。针对家长们的心结,记者采访了知名心理专家、玉林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国家心理治疗师黄英民,听听他给出哪些疏导良方。

为了陪伴儿子学习,她当起了全职妈妈

生二胎后,为照顾和培养一对儿女,梁媛辞去高管的职务,全心全意做起了全职妈妈。

儿子从小就很听话,学习也认真努力。每天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还会按照妈妈的要求,提前预习、刷题复习。看到儿子上进懂事的样子,梁媛越发觉得自己选择牺牲职业是对的。两年前,在儿子即将小升初时,梁媛花了近80万元购买心仪初中的学区房。

“儿子小学还没毕业,我就早早四处打听,找名师给他上小升初衔接班。”让梁媛失望的是,她的付出好像根本没有效果,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儿子的成绩从入学的前5名跌落到班级30名。

梁媛很生气,除了惩罚儿子外,还给他报了周末一对一辅导班。但儿子的学习效率越来越低,原本一个多小时能写完的试卷,结果两三个小时还没写完。而且总说睡不着,因为没休息好,儿子的学习状态越来越差,进入了恶性循环。

“我和丈夫都是学霸,名校毕业,工作上也有所成就。为了儿子辞职做全职妈妈,我把全部希望寄托到他身上,渴望通过他优秀的学业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梁媛想不明白,自己的丈夫小时候的学习条件不如儿子,却能考上985,儿子为什么没能继承他们的“学霸基因”?

“青胜于蓝”源于家长的绝对化思维,也是对孩子未来的期待

在某国企担任高级工程师的林杨毕业于清华大学,同事们都知道他对女儿的要求:考上他的母校。事实上,父母希望孩子能够继承他们的衣钵,甚至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了古老而普遍的愿望。

谈及父母期待子女“继承衣钵、青胜于蓝”的心态,黄英民直言:“深有感触。我虽然没有那么出色,但也在自己从事的领域获得了一些名望和光环。和许多家长一样,我也希望女儿能继承衣钵,首先就是学业优秀,能考上重点高中、大学,但女儿的学习没能如我所愿,我也觉得很委屈、很惭愧。”

父母的心态,是人的弱点,也是本性。我们已经形成歪曲的认知和绝对化的思维,认为“我这么优秀,我的孩子理所当然也必须优秀,甚至更优秀”。以这种认知来衡量和期待孩子的成长,父母的情绪和情感也受此影响。

此外,父母的心态,还是他们强加给孩子的愿望。他们对孩子未来担忧,于是希望通过教育来创造一个良好的未来,但是父母这种希望也可能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负担。“孩子达不到家长的期待和要求时,就会出现受挫心理。对于抗挫能力不强的孩子,他们会感到焦虑、不安,因为自己无法满足父母的期待,觉得在父母眼里很糟糕,于是感到自卑、绝望,导致自暴自弃、自我否定。”黄英民说。

“给孩子一个底线,其他的任由发挥”

在代际传递之间,面对孩子的成长不如自己所期待时,家长该如何自我调整?“临床上,这类案例很多。”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研究,黄英民意识到,家长没必要一开始就给孩子设限,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要求、模式去成长,也不应该把自己没实现的愿望投射到下一代。正如自己的女儿,虽然不如他期待般学业出色,但同样能独立地实现自我价值。

“我有一个在法院任职的朋友,他孩子只考上了普通院校。我们交流时他就说,‘我只给孩子一个底线,不违法乱纪。只要他不触碰底线,孩子自己的未来,由他自由发挥。’”黄英民建议,每一朵花都有它绽放的时间和地点,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特质,放手让孩子去探索自己的成长道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合适生长的土壤和空间,让他们成为他们想成长、能成长最美好的样子。

森田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式,其精髓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黄英民说:“将森田疗法运用到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家长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让花成花,让树成长。同时,父母做好自己应当做的事,完善父母的角色和功能。育儿如养花,过程大于结果,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文中家长均为化名)

--> 2024-06-13 记者 庞献 学霸父母难以理解,儿子为何在差生的路上越跑越远—— 2 2 玉林晚报 content_127711.html 1 “青胜于蓝”的焦虑 你有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