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儿遇到了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有个陌生人对她说‘你爸爸叫你跟我回学校’,而且还打视频电话让她跟爸爸确认。骗子用了AI换脸……”10月22日晚,学生家长刘华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希望通过女儿玲玲的遭遇提醒其他家长。没承想,家长刘华随后发现这个所谓的“AI换脸骗局”,竟然是女儿玲玲模仿短视频自编自演的一出小把戏,当场“气炸了”。
记者调查发现,如今很多小学生课后都爱刷短视频,在小学生的课后娱乐中,短视频已取代动画片。“我们班有超过一半的孩子经常刷短视频。”玉林城区某小学的梁老师表示,当下短视频成了小学生的“精神辣条”,久而久之容易成瘾,会影响到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小学生口中的“AI换脸骗局”,原来是模仿短视频
22日上午,刘华照常送女儿玲玲去上舞蹈课。第二节课时,老师在楼上楼下都找不到玲玲,于是打电话询问刘华。可没一会儿,玲玲自己回到了教室。
下课后,刘华问玲玲课间去哪儿了。结果女儿的一番回答,让刘华越想越后怕。玲玲说,因为早餐没吃饱,课间时她拿着从家里偷偷带出来的手机去买冰淇淋吃,在回舞蹈班的路上,她的手机遗失了,幸亏有一名陌生的叔叔捡到并交还给她。“当时叔叔问我叫什么名字,还说爸爸叫我跟他回学校,并且还打了视频电话,让我和爸爸说话。”玲玲说,她跟着陌生叔叔走了一段路,越想越不对劲,于是就自己跑回兴趣班了。
“我们都不懂AI换脸骗局,一个才上四年级的小孩就算说谎,也编不出这么完整的骗局吧?”刘华和丈夫当时有些疑惑,再三向女儿进行确认,女儿依然很肯定地说“看到了爸爸的相片,也听到了爸爸的声音”,于是也就相信女儿所言,并马上向老师反映,提醒老师加强课间管理。
“如果是蓄谋拐骗,一个小孩怎么能那么轻易从一个大人手中逃脱?我们接触过很多说谎的小孩,都是看短视频‘现学现用’。”详细了解事情经过后,民警李文提醒刘华,“玲玲肯定是抖音看多了。”
为了弄清楚事情真相,刘华告诉玲玲:“爸爸妈妈已经报警了,需要去派出所协助调查。如果查出来是假的话,是要被拘留的。”
此时,玲玲才承认,自己课间出去买冰淇淋,害怕被骂,所以才把短视频中看到的骗局“搬”到自己身上。
调查:课后娱乐,不少孩子迷上了刷短视频
“我们现在看电视,都是看短视频。”三年级学生童童说,她最喜欢看关于宠物类的短视频,轻松好玩又搞笑。她追过一个宠物主人和金毛犬的系列短视频,每次视频结束时都写着“未完待续”,她忍不住续约追着往下看。
家长钟先生也注意到,如今小学生刷短视频“很普遍”,有的还沉迷、上瘾。“为了不给小孩看短视频,我于是把家里网络停了,没想到孩子却偷偷拿爷爷奶奶的手机看抖音。”
“全班超过一半的孩子日常娱乐都是看短视频,还经常看到他们模仿视频里的情节、动作和台词。”在玉林城区某小学担任班主任的梁老师告诉记者,有一阵子她经常听到班上的孩子说“上学摸鱼,放学玩手机”,追问出处时,孩子说短视频上经常能看到“上班打牌摸鱼,下班喝酒打牌”。
教育人士:长期看短视频危害大,影响孩子的“三观”
留心观察学生追捧的短视频,梁老师发现,这些短视频虽然披着有趣搞笑的外衣,但内容却是抄袭模仿、低俗乏味。
梁老师提醒,短视频对孩子而言,就是危害甚大的“精神辣条”。孩子过度沉浸在短视频的感官刺激中,容易精神空虚,导致专注力丧失,缺乏深度学习和阅读的能力。事实上,短视频中的“玩梗”“饭圈”用语,已经侵蚀孩子的语言系统,影响了他们的逻辑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一些赤裸裸的炫富倾向、低级趣味、校园暴力短视频,更是会扭曲孩子的价值观。
梁老师建议,虽然不能完全阻断孩子接触网络世界,但应该尽量减少孩子不必要的上网时间。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不能沉迷其中。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就观看视频的时间、内容等制定相应的规则。此外,家长可以和孩子多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如野餐露营、爬山徒步、打球运动等,通过多彩有趣的亲子活动来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和精神世界。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