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跑1000公里去云南曲靖市会泽县念湖拍黑颈鹤;3月转战昆明拍海鸥,接着再返回曲靖市罗平县拍油菜花。4月到广西北海涠洲岛拍鲸鱼……
这样的“拍摄时间表”,出自一位“玩”摄影30多年的老摄影人——刘展雄,他在玉林摄影界有“拼命三郎”之称。如今,虽然已年过六旬,他依旧保持着实操中磨练提高拍摄技术的热情。
目前,他以环保题材为主,主要拍摄各种鸟类,展示鸟类的美和日渐改善的生存环境,以此呼吁人们爱鸟护鸟。他说,年轻时是因兴趣而爱上了摄影,现今是因为宣传环保放不下相机。
在拍摄路上
依旧是那个“曾经的少年”
刘展雄对摄影的那份狂热,有时连同行都感到难以理解。
今年2月天气寒冷,但他背上相机,不远千里朝云南进发。他和朋友自驾1100多公里,连续跑了近20个小时,就为拍摄念湖中的黑颈鹤。
“你看,这些黑颈鹤多美!”近日,记者在与他约定的地方见面时,他迫不及待打开手机,翻出他在云南所拍的数百张照片,一张张介绍拍摄的地点、时间及如何抓拍过程等。
“选择这么冷的天气去云南拍黑颈鹤,是因为它们一到3月份就马上飞走了。”像这样为拍某一种动物或是某一个场景而“千里奔赴”,对于刘展雄来说,已是稀松平常之事。为了拍摄到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文风光,他曾9年内“三进西藏、两进新疆、两进内蒙古”。
还有一次,因为贵州某地举办一场大型的少数民族活动,他和几个同好利用周末时间,自驾车过去,拍完后,为了不影响正常上班,又马上赶回来。两天的时间,不是在拍摄,就是在开车。
今年2月,他在云南曲靖市会泽县念湖拍了黑颈鹤后,又赶去昆明拍摄海鸥,接着返回曲靖市。脚步一直没有停过。
“从昆明回来一个星期后,我马上出发涠洲岛。”那次涠洲岛之旅,他最大的收获,是拍到了鲸鱼。他打开手机,指着一张鲸鱼捕食时,海鸥与之抢食的照片,显得非常兴奋,“你看,这是鲸鱼捕鱼时,在吸卷小鱼时有吃不完的,海鸥就在一边捡漏捕食。”就因为收获了这张照片,他为自己的涠洲岛之旅打了“90分”。
为拍到一张满意的照片
等了整整4天
在玉林的摄影圈,刘展雄可以用一句歇后语来形容:“扳手敲轮胎——棒”!
他玩摄影,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那时,他从部队转业到交警部门工作,负责单位的宣传工作。因工作的需要,他拿起了照相机,并慢慢地喜欢上了摄影。至今在全国各级报刊、杂志发表摄影作品300多幅,30多幅摄影作品入选省级影展,20多幅摄影作品入选全国影展。
刘展雄对自己的作品,较为满意的是他2003年在湖南韶山拍摄的《接班人》。这幅作品获得了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的全国摄影大赛银牌奖。他也凭着这幅作品,被中国摄影家协会吸收为会员,成为玉林第一个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的摄影家。
在这幅作品中,展现的是数百名共青团员面对毛主席铜像,手执团旗进行宣誓的场景。青山翠柏,庄严肃穆,共青团员庄严宣誓,铜像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着金光,整个画面意境深远。
“为了拍这张照片,我整整等了4天。”刘展雄说,他特意选择了“五一”小长假去韶山,就是想趁着游客众多抓拍到一些好的画面。不料,他连续拍了3天,都没有一张让自己满意的。到了第4天,他正想登山时,发现有个学校组织学生前来游玩,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于是向带队的老师提出跟车上山。学生在毛泽东的铜像前拉起团旗宣誓时,正好有阳光斜照过来,形成了一种很美的意境,于是他连按快门,收获了这张满意的照片。
拍摄环保题材
呼吁大家爱护环境
近几年来,刘展雄拍摄的内容大都以环保题材为主。他想通过自己的镜头,呼吁人们自觉保护各种鸟类和身边的一草一木。
2022年4月底,他在玉林市中华文化促进会的支持下,筹集了一笔资金,在寒山水库旺凤坡农庄挂牌成立了“摄影创作基地”。“成立这个摄影基地,就是为了更好保护生态,构建和谐的观鸟环境,也为广大摄影人员提供创作、研修和交流的平台。”刘展雄介绍,摄影创作基地成立后,他组织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爱鸟护鸟活动,使更多市民了解鸟类、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和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增强市民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去年冬天,刘展雄带领一群志愿者在寒山水库设置一个网箱,每天给候鸟投喂鱼苗,时间贯穿了整个冬季。在鹭鸟生仔的季节,又每天投几千条鱼儿进去。有一次,寒山水库来了3只白琵鹭,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他冒着大雨拍了半天,全身湿透。“当天雨下得非常大,仅能看到20米内的东西。”最终他抓拍到这几只鸟在雨中飞翔的样子,并将作品取名“水上芭蕾”,此作品发到网上后,引发众多网友的关注。
刘展雄对摄影的热爱,在他退休后仍未减半分,他买了航拍机,为了能尽可能远距离拍摄到各种鸟类,最近还买了一个长焦镜头。“心中有梦想,脚下就会有行动。”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