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翔 实习生 黄楚雯)白糤是玉林人的传统年货,每逢过年,好客的玉林人必定会拿出这种独特的食品招呼宾客。白糤上通常伴以“福、禄、寿、喜”等各种各样的阳刻书法字,传递出玉林人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距离农历新年越来越近,在玉林城区垌口市场,白糤早已上市热销,商家在铺面前支起锅炉,现做现卖。提前制作好的白糤坯放进热气腾腾的油锅内,圆鼓鼓的白糤坯迅速膨胀,数秒后从油锅中捞出,整齐地排放在一旁的架子上放凉,再把制作完成的白糤小心翼翼地放入透明食品袋中包装好,摆放在商铺前供客人挑选。垌口市场的白糤每个8—10元不等,据商家介绍,每年春节前后能卖出2万个左右。
梁兴在垌口市场经营白糤已经20多年。每年进入农历十一月,他们就开始准备白糤坯。“收完水稻后,我们就开始晒、筛糯米,糯米的品质影响白糤的口感,所以这些前期的工序十分重要。”他说。
玉林人过年吃白糤还有一个习惯,摆上桌的白糤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圆盘,不能碎,并且在白糤上还要放置两个炒米一同装盘。正式食用时,主人才会用手在白糤上一压,将白糤捣碎。
白糤不仅是玉林人过年时的待客佳品,还是送礼佳品。许多在外地工作的玉林人会选择将这份独特的家乡美食送给外地的亲朋好友。因此,垌口市场的白糤等年货小食不仅在本地畅销,来自南宁、桂林甚至北京的顾客都前来订购。这几天,已经有许多顾客开始大批量购买。顾客刘琦特地到垌口市场购买了一箱白糤和其他小食。“白糤是我从小吃到大的年货美食,现在不仅自己过年买来吃,也买一些送人,让大家都尝尝来自我家乡的味道。”刘琦说。随着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这份承载着玉林人美好祝愿的传统美食,也将带着新年的喜悦与祝福,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