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5-0009 玉林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18907758110广告热线:2828454订阅热线:2812467






2023年12月05日

一边疯狂熬夜“为自由”,一边狂补保健品“要保养”

这样吃保健品,真管用

□本报记者 林冬冬 实习生 宁春霞

不少年轻人热衷于囤积各种各样的保健品。

当前,健康保健相关产品市场需求提速,不少80后、90后坐稳“养生C位”,扛起养生产品的消费大旗。年轻的“养生达人”一边疯狂熬夜“为自由”,一边囤积保健品“要保养”。这样的“危机公关”有多大用处呢?

消费者:

吃保健品大多是“图个心安”

凌晨二三时,你发了一条朋友圈,感慨自己要变成“秃头小宝贝”。一会功夫,点赞区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我熬的不是夜,是自由”,这个网络流行的段子形象描绘了当下很多年轻人的真实生活。

“根据日常规律作息的标准,超过23时因具体事务,如工作、学习、游戏等,在自愿或非自愿的情况下,仍未进入睡眠状态的现象,都算熬夜。”广西医科大学玉林校区、附设玉林卫生学校内科主治医师俸善美表示,熬夜对人的影响很大,包括大脑受损、消化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视力下降、皮肤暗淡等。一旦经常性熬夜,伤害更大。

经历熬夜后,大多数人的身心作出反应,下意识地想做点什么。此时,食用保健品成了首选,以达到“以形补形”目的。

午饭后吃维生素B、越橘精华,晚上吃叶黄素,这是80后陈歌(化名)每天在吃的保健品。她表示,因为自己高度近视,几年前就入坑了护眼明目类的叶黄素,“就是一种心理暗示吧,觉得吃了总比不吃好。”后来,她的保健品清单更长了,前一阵子还加购了钙片。

25岁的黄伊(化名)是一名美容师,白天工作强度大,觉得下班后的时间才属于自己,回到家会看剧、刷视频,有时哈欠连天了还不愿意休息。“我每天都会吃维生素C、维生素B、葡萄籽等保健品,身边也有不少朋友是这样,大家还会相互‘种草’。”小黄表示,虽然感觉不出效果,但是心理上得到了安慰。

建议:

保健品不能替代良好生活习惯

记者登录国内几家知名的电商平台看到,保健品种类繁多且销量火爆,排名靠前的几款保健品的价格在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面对消费群体的年轻化趋势,商家也纷纷在产品设计、细分品类上发力,精准对标适用人群。

“每月花费一两百元,自己也能承担,就坚持吃了。”黄伊说自己是“夜猫子”,抱着“吃保健品或许能回点血”的想法试试看。

那么,靠吃保健品真的能“回血”吗?

“保健品不能替代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而且保健品并不适合所有人群。”俸善美坚持这一观点。

俸善美表示,消费者在选择一款保健品之前,必须要认真做好功课。“首先要明确是什么样的保健品,是偶尔补还是长期补,并不建议长期过度补充某一种营养。”她认为,养生首选非口服保健品的方式,吃保健品只能达到一定的调理作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最重要。

“如果是因为工作无法避免熬夜,建议尽量在白天补觉,保证充足的睡眠。”俸善美表示,熬夜透支身体后,补充睡眠是最好的“回血”方式。

--> 2023-12-05 □本报记者 林冬冬 实习生 宁春霞 一边疯狂熬夜“为自由”,一边狂补保健品“要保养” 1 1 玉林日报 content_118511.html 1 这样吃保健品,真管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