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5-0009 玉林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18907758110广告热线:2828454订阅热线:2812467






2023年06月14日

青砖黛瓦流古韵

□本报记者 陆小青/文 林声远/图

位于容县石头镇和衷村的青砖黛瓦四合院建筑。 (本报记者 林声远 摄)

历经烈火淬炼,一砖一瓦才能呈现出润泽古雅的气韵。

一块形神兼备的仿古青砖,经过时间的沉淀,风雨阳光的打磨,渐渐地就成了旧砖、老砖、古砖,成为了历史可信的文化物证。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青砖建筑如国画一般,散发出古色古香的气质。

容县是有名的民国将军县。将军故居分布在全县10多个镇,现存数量达30余栋。这些建筑青砖黛瓦,古色古香,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见证着容州的历史沧桑。正是由于容县青砖青瓦制作技艺的应用,使县内不少类似将军故居这样重要的历史建筑遗迹,通过修缮补建翻新,一代一代,得以绵延留传。2021年9月,玉林市人民政府公布“玉林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容县青砖青瓦制作技艺名列其中。

脱模修整,打磨成型,自然晾干成坯,最后装窑点火烧成……在广西容县顺垚仿古建陶有限公司,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工作。厂区内,一排排色泽青蓝、韵味古朴的青砖青瓦整齐地码放着,静待着与古老建筑的水乳之融。

“青砖青瓦作为古建筑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烧制历史。与普通砖瓦不同,它们在抗氧化、水化、大气侵蚀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青砖房也具有冬暖夏凉、养生环保、透气性好等特点。”对青砖青瓦的优势特点,广西容县顺垚仿古建陶有限公司马广荣如数家珍。

关于古砖制作,在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中,有这样的记载——“凡转锈之法,窑巅做一平田样,四周稍弦起,灌水其上,砖瓦百钧,用水四十石,水火既济,其质千秋矣。”

容县青砖青瓦制作技艺已经有1000多年发展历史。泥土在经历反复捶打后,被制成坯,最终经过古老工艺的烧制后,这些原本沉睡了千万年的泥土,蜕变成了一块块颜色靛青、质地坚硬的青砖青瓦,被应用于古建筑的翻新,让这些建筑重获新生、焕发光彩。

容县出土的陶瓷器中,最早为容县石头镇的新石器时代陶瓷片,以后各个历史时期的陶瓷器均有出土。早在宋朝,古容州就已经是著名的瓷都,出现大批官窑。容州陶瓷制作工艺十分精湛,产品远销海内外。

20世纪80年代以前,绣江两岸、县城周边,不少村屯都建有许多砖瓦窑,普遍烧制青砖青瓦,供建房盖屋所用。这些青砖青瓦制作规整精巧,胎体细腻厚实,造型端庄典雅而富于变化,线条刚劲流畅,纹样题材多样,布局严谨,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和民间情趣。在工艺传承和发展经济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引起国内同行的广泛关注。

广西容县顺垚仿古建陶有限公司位于容县石头镇和衷村,这里有着储量丰富的优质黄鳝泥以及悠久的手作青砖、青瓦的传统。公司在坚守传统工艺基础上,依靠智能机械和环保节能焙烧系统,经过挖陶土、挑陶土、晒陶土、粉碎陶土、和泥、制坯、干燥、点火烧陶、取陶、加固等人力和机械操作的复杂工序,生产青砖、青瓦、砖雕等古青陶建材系列产品。

时间来到21世纪,历史悠久的青砖青瓦早已不是人们建房子时的主要用材,但其作为古建筑、仿古建筑、客家建筑等必不可少的材料,依然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公司所生产的这些产品是利用我们当地特有的优质黄鳝泥,经科学配方、特殊加工处理制作及精心焙烧而成,具有表面光滑、手感细腻、质地坚硬、声音清脆、颜色一致等特点。”马广荣告诉记者。多年来,该公司除了制作各种型号类别的青砖,还制作了大批各种造型的砖雕、瓦片、琉璃、仿古建筑装饰物等,年产青砖瓦及沟头、滴水、外墙砖片、翘角、龙、凤、十二生肖站兽等相关构件约800万件,广泛用于建造古典建筑、修复文物,青砖青瓦制作传统技艺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

容县青砖青瓦制作技艺让我们能够看到具体的、鲜活的、灵动的那一段段过往历史,甚至能够真实感受到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人们在制作陶瓷时生产和生活的场景。古陶瓷形状的演变就是文化在历史中的积淀、传承、变化。每一个陶瓷人,都是满怀好奇、探索历史、探究真相、传承文化的守护者。

--> 2023-06-14 □本报记者 陆小青/文 林声远/图 1 1 玉林日报 content_109508.html 1 青砖黛瓦流古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