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荔正红,茂名果飘香。6月7日至8日,全国党媒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合作交流会暨社长总编“荔红时节看茂名”采风活动在广东省茂名市举行。中国报业协会及各省报业协会领导、党媒参会代表等110余人组成的采风团,深入茂南、电白、信宜、高州等地,实地感受茂名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与丰硕成果,对如何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交流,为乡村振兴凝聚媒体智慧和力量。
在茂南区,采风团走访露天矿生态公园和罗非鱼良种基地,接触茂南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鲜活样板。在电白区,采风团穿行晏镜岭,看海吹风;漫步疍家墟,感受渔家风情;品千年沉香,体验沉香文化。在信宜,采风团在“中国李乡·山水双合”看美景、进果园、品鲜果、访果农,感受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给当地带来的巨变。在高州,采风团探访中国荔枝博物馆、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古荔枝种植园、根子柏桥农创园、红荔阁,深入了解当地以荔枝产业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
在两天的采风活动中,让本报记者感受最深的是“城市伤疤”蝶变为“城市名片”、“一条鱼”游出500亿元产值、小荔枝“变身”富民大产业……
玉林和茂名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茂名市的很多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在做强主导产业,做大特色产业,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中广泛借鉴运用,以产业兴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城市伤疤”蝶变“城市名片”
风光旖旎的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是本次采风活动的第一站。采风团乘坐旅游大巴,在公园里漫游观光,欣赏好心湖、小木屋等景点,领略如诗如画的美景。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美如画卷的地方,曾是采矿遗留的“城市伤疤”。多年前,这里是茂名油页岩露天矿区,被誉为“共和国功勋矿”。20世纪50年代,来自全国各地的10多万建设大军和茂名人民一起奋战,开矿炼油,为缓解国家石油紧缺作出了巨大贡献,从1962年投产到1992年停产,累计采掘量近2亿吨,开采油页岩1.02亿吨,生产页岩油292万吨。
然而,露天矿开采形成了一个长约6公里、宽约1公里的巨大矿坑,雨水积聚成矿坑湖,湖水酸化,水质差,同时周边滑坡、坍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1992年之后油页岩停止开采,但伴生矿高岭土、煤矿开采仍然继续,工业垃圾、生活垃圾、洗矿废水排入湖中,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烟尘百丈高,油污遍地流”,这是当时群众的无奈叹息。
2013年,茂名市委、市政府痛定思痛,关停露天矿区所有污染企业,制定“引水、种树、建馆、修路”的生态工程“施工图”,通过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把露天矿区改造成景色宜人的开放式生态公园——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
公园周边乡村乘势办起了乡村旅游、观光农业、农家乐等,村民人均收入从十年前的7000多元增长到4万元。露天矿区涅槃重生,蝶变成茂名最闪亮的生态文明“名片”,助力茂名获得了“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茂名露天矿生态修复经验在《人民日报》整版报道,为矿山环境治理提供了“国家样板”。
“一条鱼”游出500亿元产值
茂名是世界最大的罗非鱼生产基地,被授予“中国罗非鱼之都”“世界罗非鱼产业优势核心区”称号,茂名罗非鱼已列入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目前,茂南区正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突出抓好罗非鱼“一条鱼”、荔枝“一棵树”全产业链发展。去年,5000吨罗非鱼条冻加工及冷冻仓储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茂南区公馆镇(罗非鱼)入选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
6月8日下午,采风团一行走进位于茂南区公馆镇的广东伟业罗非鱼良种有限公司,近距离了解“一条鱼”游出来的大产业。该公司总投资超6亿元,是集现代化生产与高科技研究于一体的国家级大型罗非鱼良种基地和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年产新型多元杂交种吉奥等优质罗非种苗超15亿尾。
该公司通过科研攻关不断提升鱼肉品质、符合市场需求,除带动茂名罗非鱼“金三角”产业核心基地崛起外,还辐射带动全省及其他地区罗非鱼养殖100多万亩,养殖超过2万多户,年带动茂名及周边社会产值超500亿元。
采风团跟随企业负责人的脚步饶有兴致地边走边看,探水温、拍摄罗非鱼、看模型,询问罗非鱼价格、养殖技术等问题,对茂南罗非鱼产业进行全方位了解。大家纷纷赞叹小小“一条鱼”发展成大产业,更重要的是企业还带动老百姓搞养殖,通过技术支持、保底价回收,让老百姓在家里就能比外出挣得更多,不愧为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典范。
小荔枝“变身”富民大产业
作为“荔枝之乡”,数据显示,茂名拥有全世界最大连片荔枝种植基地,种植面积139万亩,90%的乡镇生产荔枝,80%的农户种植荔枝,年产量约占广东的1/2、全国的1/4、世界的1/5。
高州根子古荔枝种植园已有1300多年历史,但古树每年仍开花结果,据当地村民介绍,通过果园可以获得分红和务工收入,每户年均收入可达5万~8万元,多的超过10万元。
为解决保鲜问题,茂名在广东省率先建成“田头小站”226个,田头预冷使荔枝保鲜期普遍延长3天以上,同时千方百计完善物流体系,大大提高运销效率。
完备的产业链是茂名荔枝实现从农村地头直销全国各地的关键。从荔枝种植到冷链仓储、精深加工和特色营销,茂名从全产业链上发力,让农户、商家“有钱赚”。
据根子柏桥龙眼荔枝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仅2022年就组织或帮助农户销售荔枝鲜果2400多吨,桂圆肉300多吨,营业额达1320万元。
村民告诉记者,村里主要对荔枝、龙眼等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品种达30多种,全村农产品加工年产值超过1亿元,带动3000多人就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赚钱,人均年收入超5万元。
当地创新销售模式、推动数字化营销,村民通过直播带货、荔枝定制、组团展销等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拓宽了销售渠道。
记者在柏桥农创园看到,园区内到处都是荔枝电商和快递点,一派繁忙景象,“十万电商卖荔枝”活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
从“论斤卖”到“按颗卖”,茂名荔枝还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定制销售模式。今年,茂名市荔枝定制超1.7万棵树。古荔枝园内,一棵树龄超过千年的荔枝树,1年的采摘权拍卖就超过200万元。
去年,茂名荔枝在减产6%的情况下,鲜果销售收入81亿元,全产业链产值11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荔枝主产镇人均收入高于全市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