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贵如油,点滴无白流。3月最后一天,玉林依旧如“雨城”。
绵绵细雨笼罩下,北流市白马镇根垌村呈现不一样的美。大屋组71岁高龄的邓仲祥躺在长椅上,正舒适地闭目养神。厨房里,儿媳苏容、黄伟琼两妯娌正在忙活着。“虽然食材处理起来比较麻烦,但老人一直挺爱喝鱼粥,我们就按照他的口味准备了。”两人边细心地挑出鱼刺,边有说有笑道。
由于患病十余年,邓仲祥已经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但只要旁人谈论起两个孝顺儿媳妇,老人就会不自觉地泛起泪花。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苏容、黄伟琼这对妯娌,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久病床前有孝媳”。
接连患病
幸福家庭陷入困境
邓仲祥育有两个儿子四个女儿,如今,俩儿子在广东东莞市打工,俩儿媳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如今,家中有6个孙辈,最大的15岁,最小的5岁。这是一个幸福和睦家庭的模样。
然而,早些年,疯狂的病魔曾经无情地袭击这个家庭。
邓仲祥于1974年12月入伍,曾参加过河北唐山大地震救灾,在抗震救灾过程中,他吃苦耐劳,成绩显著,还获得了连队多次嘉奖。1980年,他退伍回乡,负责起根垌村的电费收缴工作。对于这份工作,他一直勤勤恳恳,深受当地村民爱戴。
2007年,邓仲祥因过度劳累导致中风。为治好他的病,一家人辗转求医。虽然花光了家中积蓄,但看着邓仲祥的身体不断好转,一家人也松了一口气。
不幸的是,2015年1月,邓仲祥的妻子身体也出了问题。两位老人高昂的医疗费,把这个困顿家庭压得喘不过气来。
第二年,妻子因病情恶化离世,邓仲祥大受打击,再次中风、病情加重,最终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
孝老爱亲
久病床前有孝媳
为了撑起这个摇摇欲坠的家,邓仲祥的两个儿子只得外出打工赚钱,家庭的重担便落在两个儿媳身上。
“十几年时间了,乡里乡亲都看得很清楚。老邓家两个媳妇撑起了家里的半边天呀!”邻居邓富光告诉记者,他还记得邓仲祥妻子患病时,正赶上了黄伟琼怀着身孕,如果苏容带着一位老人外出看病的话,黄伟琼就留守家中照顾另一位老人,“两个人分工合作,从来没听到她们有半句埋怨争吵。”
喂食、洗漱、换洗……在邓仲祥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后,这些成了苏容和黄伟琼每天必须做的事。
邓仲祥中风后,吞咽困难,平日里的吃食必须更加用心,不少食物需要二次加工制作成易吞咽、易吸收的形态。为了让老人家摄入足够营养,苏容和黄伟琼每天变着花样做出可口的食物,从来不会随便应付。
经年累月的家庭操劳,大儿媳苏容落下了胃病、关节痛等疾病,但她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媳妇照顾老人是应尽的义务与责任!家婆和家公对我们非常好,从来没有骂过我们,对小孩子也很疼爱。”采访中,两位主人公话语质朴却真切。
言传身教
以实际行动感染后辈
“爷爷,我跟你说一件很好笑的事情……”一回到家中,7岁的小珉便兴冲冲地跑到爷爷身边,着急地分享学校里发生的趣事。
眼前暖心的一幕,诠释着这个家庭相亲相爱、尊老爱幼的良好家风。
在苏容和黄伟琼的言传身教下,邓家的孙辈都非常懂事,常常主动帮助母亲一起照顾爷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妈妈和婶婶一直尽心尽力照顾爷爷奶奶,她们的行为深深感染了我,让我学会做人做事。”苏容15岁的大女儿小萍说道。
“以前家里没有汽车,她们只能带着我母亲搭公交车转到北流城区做透析……”回想起那段苦日子,邓老的大女儿哽咽起来,“照顾两三个月都非常难得了,他们照顾完一个老人又接着照顾另一个,十几年了,没听说过她们有半句怨言。”对于苏容、黄伟琼的辛勤付出,邓家人感激不已。
“鱼粥好了,爷爷可以喝粥咯……”临近中午饭点,记者起身向这家人道别。
农家小院里,属于他们一家的“人间烟火气”正在升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