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曾维栋)日前,“国庆期间洗鞋机销售额暴增700%”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有市民认为自助洗鞋机“解放了双手”,也有人认为是智商税。
记者在淘宝、京东等平台上以“洗鞋机”为关键词搜索,相关的产品多达上万件,价格多在200元到1000元之间,少数洗烘一体的洗鞋机在1000元至3000元区间内。仔细翻阅搜索结果发现,美的、奥克斯、志高、海尔等品牌早已推出洗鞋机,销量最多的一款产品月销3000多件。消费者反馈体验各异,有大赞“刷得很干净,解放了双手”“和实体店一样”,也有吐槽“面积大,占地方”“不是所有鞋都能洗干净”。
有市民认为,洗鞋机是智商税。“一双又厚又硬的球鞋,一顿费劲刷洗都没法洗干净,仅靠机器清洗效果未必好。”市民李炳华笑着说,他在外面的洗鞋店洗鞋时,发现不同球鞋、不同部位,工作人员会选择使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处理方式,并不是简单机洗而已。
在玉林从事家电销售多年的从业者丘鸣表示,年轻群体的消费力渐涨助推了“懒人经济”的兴起,他们希望解放双手的意愿强烈,以便将时间放到更宝贵的地方,这也导致扫地机器人、洗碗机、洗鞋机等产品逐渐走俏。但该类产品面世时间短,仍存在一定的短板,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新、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