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5-0009 玉林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18907758110广告热线:2828454订阅热线:2812467






2022年09月24日

金属与美的硬核碰撞

锻錾艺术,在刀尖与火光上舞蹈

□本报记者 晏海珊

山水交织:芒编和铁画艺术跨界融合作品,以芒编的生活本色结合铁画艺术锻造的广西山水,赋予芒编新的气质。

漓江烟雨:此作品以白雪石的漓江山水画为蓝本,采用铁画艺术的形式进行二次创作,使观者不仅感受到漓江山水的意境,更能感受铁画艺术的立体精细之美,宛如置身画中。

鼓语:作为摆件系列作品,以广西铜鼓文化为主题,将鼓面巧妙和扇面同构,扇子给人带来凉风,似乎在述说着千年的故事。

闲时:作品为铜板浮雕,以牡丹花和猫为主题物,猫与花又产生了对话,表现生活的悠闲和恬静。

一张打铜鼓:作品以铜为材质,作品采用一张打工艺手工锻打完成,器身上半部为镜面,下半部为锤纹,壶盖为一张铜片制作而成,壶钮仿太湖石。

蛙趣:作品为纯银戒指,以广西铜鼓中的蛙为元素,经过巧妙设计成戒指,赋予其铜鼓文化新的生机和趣味。

荷叶壶:作品铜包银一张打银壶,灵感来源于秋天枯萎的荷叶,表现一种随机之美的侘寂美学。

雄鹰图:作品为铜板浮雕,利用手工錾刻完成,以红铜为材质,表现鹰发现了猎物雷厉风行的瞬间,翅膀展开雄健有力,与树的宁静安详形成了对比,作品既有细腻的一面也有雄浑的视觉美。

丁远亮,安徽阜阳人,硕士,玉林师范学院专任教师、讲师、工艺美术师,任教于美术与设计学院工艺美术专业,从事金属锻錾工艺设计制作十多年。他在传统锻錾技艺的基础上,将绘画、书法、雕塑等不同艺术形式融会贯通,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多次获得国内相关各级工艺美术设计大奖。

初识锻錾 百炼钢化身绕指柔

走进丁远亮在玉林师范学院的工作室,他正在用锤子和錾子“叮当、叮当”制作人物肖像。制作这幅铁板肖像画,是一锤一锤反复敲打出来,比铜板浮雕在技术上要难得多,需要半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完成。

在铁画艺术的故乡安徽,丁远亮很早就接触到“芜湖铁画锻制技艺”这一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在刀与火的淬炼中,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坚硬的金属材质变身璀璨多姿的艺术作品的形式,让他深深着迷。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潜心钻研铁画艺术的制作工艺,尝试以铁板、铁丝等材料,经绘稿、剪裁、锻打、焊接、上漆、组装等一系列制作程序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制作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丁远亮逐渐对“金属锻錾”这一工艺美术类型产生兴趣,从铁艺画延伸到对金、银、铜等金属材料的加工和制作进行了解和学习。

2007年,丁远亮考上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装潢设计专业进行学习。在此期间,他跟随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铁画艺术大师凌晓华师傅学习铁画锻制技艺。2017年在云南跟随大理鹤庆银饰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李月周学习银壶锻制,后跟随赵金华、杨小伟等白族师傅学习银饰錾刻工艺。从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丁远亮来到玉林师范学院任教。

铜雕錾刻 经验与技艺的无隙结合

“錾刻是利用金、银、铜等金属材料的延展性采用特制的錾刻刀经一定的工艺制作而形成的传统手工技艺,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史。錾刻工艺品的造型,主要分为平錾、浮雕和镂空錾,平錾易学难熟,主要以刻线为主,类似中国画中的白描;浮雕,多见于金属壁画、银壶器皿和传统金银首饰等;镂空錾是錾刻工艺中最难的一种,在片或胎型上錾出花纹后要錾掉设计中不需要的多余部分,形成透空的图案,一般在摆件和首饰等作品上展现。”丁远亮详细地向记者介绍。

紫铜在经过反复的高温过火之后,可以弥漫出斑斓变化的色彩,富有极强极韧的延展性。“我曾经制作过一个南瓜铜包银一张打银壶。它的厚度只有1毫米,要在这1毫米的铜板上完成起錾浮雕高度达0.5厘米的特殊作品,可以说对手艺本身是一种极大的考验,因为一旦錾刻时稍有不慎,用力过猛将铜板戳破,就是行话里的‘錾漏跑形’,很可能功亏一篑。最后我还是圆满地完成了这个作品。”

传统铁画 坚硬中的柔软与诗意

一把锤子,几根铁丝。通过一厘米一厘米地敲打、塑型、折叠、焊接、涂漆、加工,经过千锤百炼,一幅山水图徐徐展开。画中远山如黛,近水含烟,薄雾轻拂初阳淡,亭台楼阁点缀于清幽山水间。这就是丁远亮创作的《太平山水图之赭山图》。

丁远亮说:“传统铁画是黑白的艺术,有近似于版画的艺术造型,制作每幅铁画工艺品要经过中国传统国画的工笔写意设计,既有铁画的气势又有国画灵动的线条,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钻为案,然后,才将人物、花卉、虫鱼、飞禽、走兽等各种艺术品在铁上表现出来。”

选材、描摹、剪、敲、凿、折边、锻打、焊、漆、定位、固定、装裱......内容丰富多彩的铁画艺术,可以说被丁远亮“玩”得得心应手,并最终蜕变为千文万华的艺术形式,在他手中绽放出别样异彩。

刀火为媒 千锻万錾刻出诚厚匠心

来到玉林后,为了了解地域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助力传统工艺振兴,丁远亮带领学生走进乡村与市井,深入学习和参考那些濒临失传的玉林民间传统工艺,如芒竹编织、剪纸、木雕、铁锅工艺等,并将这些玉林民间工艺灵活地融入金属锻錾工艺中。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是中国传统工艺的造物理想和审美追求。在千百次对胎体的锤击和錾刻中,冰冷平凡的金属材质注入了美的灵魂,变得柔软灵动,最终碰撞出梦幻般的美学之光及艺术理想。

获奖记录:

2021年,中艺杯银奖

2021年,徽工奖金奖

2021年,苏州新手工艺大赛优秀奖

2021年,金凤凰杯铜奖

2020年,第二届芜湖铁画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奖

2020年,八桂天工奖铜奖

2019年, “艺想天开,东风韵来”主题公共艺术品创意大赛,获三等奖;

2019年,首届芜湖铁画创意设计大赛,获优秀奖;

2018年,首届徽州印象国际海报邀请展,获最佳优异奖;

2018年,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摄影展,获入选奖;

2018年,烟台国际酒文创大赛,获实物组银奖、创意组三等奖;

2018年,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云南赛区,获优秀奖;

2018年,大理漾濞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大赛,获银奖和二等奖;

2018年,金鼎奖大赛,获优秀奖;

2018年,国际新手工艺运动大奖评比,获优秀奖;

2018年,2016-2017中国创意年鉴,获二等奖;

2017年,两幅金属作品被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收藏并滚动资助。

--> 2022-09-24 □本报记者 晏海珊 金属与美的硬核碰撞 1 1 玉林日报 content_94697.html 1 锻錾艺术,在刀尖与火光上舞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