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阅读 打印本文 默认 增大 缩小
微信扫一扫 转发分享本文

春暖踏青 野菜野果 不要乱采

时间: 2021-07-29 18:02:20 来源: 玉林新闻网-玉林晚报 作者: 记者 唐雪萍

阳春三月,雨水增多,气温回暖,各种野菜、野生蘑菇等茂盛生长,很多人在踏青、郊游途中,会采摘些野菜、野果等野生植物“尝鲜”。记者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近两年来,我市虽然没有因误食毒蘑菇致人死亡的案例,但是因误食野菜、野果而发生食物中毒的病例却时有出现。因此,大家不能掉以轻心,外出郊游时不要采摘、购买、加工和食用不熟悉或来历不明的山野菜、野果及野生蘑菇,避免发生误食中毒。

警惕野生植物中毒

春天,各种野菜生长旺盛,野菜营养高,味道好,部分还有一些保健的功效,因而受到很多人的青睐,但春季也是野菜中毒高发期,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应注意防范食物中毒。一些有毒植物与可食用野菜长得非常相似,若被当作可食用的野菜误食后,其含有的天然毒素可引起食物中毒。比如,毒芹与水芹长得非常相似,因含有毒芹素,误食后可能引起癫痫、恶心、呕吐、腹泻、心律失常、瞳孔散大、呼吸障碍、昏迷等症状。

疾控专家提醒,大家吃野菜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应做到“不知不食”,外出郊游时不要采摘、购买、加工和食用不熟悉或来历不明的山野菜、野果及菌类。注意饮食安全,可以生食的野菜,应清洗干净,对不宜生食的野菜,需要经浸泡、蒸煮、烹调等处理。受污染的野菜不要吃。如化工厂附近、废水边的野菜均不宜食用。如食用野菜产生身体不适可先行催吐,及时就医,最好在食用前将整株野菜拍照并保存,便于鉴别指导救治。

常见四类毒蘑菇中毒症状

根据广西疾控中心2020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显示,全年共发生毒蘑菇中毒事件72起,发病297人,其中住院209人、死亡3人。从3月份开始,5至6月份和9月份是发病高峰,持续到10月份左右。发病场所主要集中在家庭。

疾控专家提醒,广西主要的毒蘑菇中毒症状类型可分为四种: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急性肝损害型和急性肾衰竭型。胃肠炎型毒蘑菇种类较多,在广西,主要种类有大青褶伞、日本红菇等。大青褶伞全区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引起肠胃严重不适,在桂林、河池、钦州等地多发。日本红菇全区各地均有分布。

神经精神型毒蘑菇种类较多,主要产生3种类型的神经中毒:含毒蕈碱种类产生外周胆碱能神经毒性,含异噁唑衍生物种类产生谷氨酰胺能神经毒性,含裸盖菇素的种类产生致幻觉性神经毒性。如残托鹅膏,全区各地均有分布,有毒,含异噁唑衍生物毒素。

急性肾衰竭型毒蘑菇种类有10余种,如假褐云斑鹅膏,全区各地均有分布。急性肝损害型毒蘑菇种类主要是含有鹅膏肽毒素的鹅膏菌属、盔孢伞属的一些种类。鹅膏菌属常导致死亡的发生,如致命鹅膏(又名白毒伞)和灰花纹鹅膏。中毒后明显表现出四个阶段:潜伏期、急性胃肠炎期、假愈期和内脏损害期。致命鹅膏全区可能有分布,剧毒,最主要致死毒素为鹅膏毒肽,对人的致死剂量为0.1mg/kg体重,一个中等大小的子实体足以毒死一个成年人。灰花纹鹅膏全区可能有分布,剧毒,是我国南方地区致人死亡的主要毒菇。

误食毒蘑菇,马上催吐并送往医院

疾控专家提醒,一旦误食毒蘑菇,首先要立即呼叫救护车,其次是马上催吐。如误食毒蘑菇,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或者烦躁、盗汗、意识障碍等精神症状后应及时就医催吐。可先让误食者服用大量温盐水,然后用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刺激咽部,促使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孕妇慎用催吐。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

同时,要加盖毛毯保温,并立刻送往医院。一起食用过同样蘑菇的人,无论是否发病,同样需要立即到医院检查。如果有食用的野生蘑菇图片或剩余蘑菇样品,一并带到医院,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判断毒蘑菇种类并针对性实施救治,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中毒事件的处置和病人救治,查明中毒原因。

(记者 唐雪萍)

原标题:春暖踏青 野菜野果 不要乱采 专家:警惕误食野生植物中毒

关闭简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