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本报记者与几位玉林志愿者一起把这批社会大众捐来的物品送到兴业县小平山镇三德村罗志兰家。看到我们这一行人到来,正在打扫屋子的罗志兰放下手上的活,热情地把我们迎进屋里面,一边给我们端茶倒水,一边呼唤她的两个儿子。听到母亲的呼唤,钟传、钟宁从楼顶跑了下来。两个男生满头大汗,皮肤晒得黑黑的,衣服上、头发上还沾有一些稻谷。“前一段时间雨水多,这几天好天气,他们兄弟俩天天在楼顶晒谷。”母亲一边帮小儿子轻拍着头发上沾的稻谷,一边督促儿子向我们问好。
2017-09-12
本报8月17日报道了兴业县沙塘镇新圩村双胞胎兄弟——哥哥梁积彪、弟弟梁积坚由于双双患有重型地中海贫血症,巨大的医疗开支让这个家庭举步维艰。小兄弟俩无法上学的故事,得到了社会上很多人的关注,大家纷纷伸出了温暖的扶助之手。
2017-09-04
他们是一对双胞胎兄弟,今年6岁多,哥哥梁积彪、弟弟梁积坚。由于患有重型地中海贫血,从小家庭就带上了沉重的经济枷锁,他们的童年都在与病魔抗争中度过,接受学龄前教育成了他们的奢望。现在,一转眼到了上小学一年级的年龄,渴望上学成了他们渴望脱“贫”之外的另一个心愿。
2017-08-17
6月5日本报“星愿桥”栏目刊登了《父母相继因病离世后和奶奶相依为命,这对小姐妹的心愿是——盼望有个新书包》一文,讲述了博白县东平镇塘龙村林国凤、林惠小姐妹的故事。她们的心愿见报后,关注本栏目多年的玉林市某中学戚老师送来了新书包,几位不愿意留下姓名的市民有的送来了衣服、有的送来了鞋子。
2017-08-17
在博白县东平镇塘龙村,有一个困难家庭,祖孙5人——老奶奶和4个孙辈。4个孙辈分别是不到17岁的老大林国惠;14岁的老二林官凤;12岁的老三林国凤;刚刚9岁的老四林慧。
2017-06-05
12岁的年纪,应该在学校读书,过着快乐的童年,但是兴业县山心镇鸣水村的卢兰龙,却缀学快一年了。他是不良少年厌学?他沉迷网游?他自闭?当本报“星愿桥”栏目记者从兴业爱心公益群的志愿者那里得知这个孩子的信息时,第一反应就跳出了这些疑问。
2017-04-28
这家人现在住的这两间泥砖房子是远房亲戚闲置的,房子经黄祖松用木头修修补补,勉强能住。房子的背后就是黎湛铁路,繁忙的铁路不时有火车呼啸而过,声音震耳欲聋。
2017-04-27
近日,当记者再次来到化寿村莫家的时候,莫家小兄妹远远看到记者的到来便跑出来迎接我们了。同去的有兴业爱心公益团的志愿者、蒲塘镇政府的干部、玉林城区的志愿者一行。
2017-04-25
“我想要一双运动鞋。”“我希望有一套课外书。”“我希望妈妈能回来和我们生活。”这是博白县文地镇文地村单亲家庭里的三兄妹黄炳华、黄胜勇、黄丽娇的愿望。
2017-04-24
近日,玉林日报“星·愿·桥”栏目记者接到兴业县志愿者提供的信息,兴业县蒲塘镇化寿村有一户特困户,户主叫莫方志,今年45岁,先天智商低下;妻子郑少柳是残疾人,小时候的一场意外让她失去了双手,半个脸部受到了重创伤。
2017-03-28
3月2日本报“星·愿·桥”栏目发表了“五年级的他渴望有个新书包”一文,讲述了福绵区樟木镇新发村廖运来同学的心愿。一位姓冯的市民当天便与记者取得了联系。很快,一个包裹就送到了玉林日报社。
2017-03-27
奶奶年迈,父母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家里只有七分水田,三姐弟的生活非常艰难,日常生活、学费全靠亲朋好友接济。这就是博白县文地镇平旺村黄李梅小姑娘家的真实情况。
2016-12-09
本报11月17日《民生·服务》版“为100名玉林人造像”栏目刊登了题为《彭海妮:稚嫩女孩挑起一个家》的通讯后,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他们用行动表达自己的爱心,积极帮扶彭海妮一家,让这家人在隆冬时节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2016-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