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我们也"下南洋" 见见远方的亲人今天,我们从玉林出发,沿着当年华侨华人下南洋的方向,一路追寻,远赴马来西亚、泰国,实地探访当年玉林籍华侨华人下南洋的足迹,面对面采访当地华侨华人的生活、创业、发展的现状,书写华侨华人心念故土、情系家乡的 家国情怀… |
![]() 南洋行记 万米高空会老乡 你来,我们接你 |
从玉林到南洋 一次久别重逢9月8日下午,海外华侨华人玉林恳亲大会前夕。玉林日报《寻踪·下南洋》大型新闻采访活动特别报道组抵达南宁吴圩机场。 办手续、领登机牌、候机、走上舷梯……在即将进入舱门的刹那,特别报道组的几位成员百感交集。 也许是带着采访和探望海外乡亲的重任,也许是出国前阅读过的厚厚的华人史料,也许是记者的职业天性,让每个人都仿佛穿越了时空,依稀跻身于当年下南洋的洪流中,难以自出。身后是祖国,前途是异乡——这究竟是一段怎样的旅程…… |
![]() |
在他乡的同乡情熟悉的方言,一样的口味,不变的习俗,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汉字招牌,还有华侨同胞们的热情接待,让我们在异国他乡感受到那不曾磨灭的浓浓乡情。 多年前无数华人不远万里,南下闯荡。翻开历史的一页,故事已被时光摩挲多年,但那些同舟共济、相互帮助的精神却一直在这片鲜活的土地上传承着、延续着…
|
![]() |
他们,是南洋澎湃的波澜耀华力街的中文招牌是一道风景,华南蓬火车站的复古欧式建筑也是一道风景。唐人,则是这些风景里无法抹去的传奇。就拿玉林籍的华人华侨来说吧,无论是数十年前挑着玉林米蛆沿街叫卖的商贩,还是用一腔热血丈量数千公里铁路线的年轻人,又或者今天遍布各行各业的成功企业家,很多人的名字已经不可考,但在这片异国他乡的土地上,他们镌刻下了玉林人的勇气、拼搏、进取… |
![]() |
薪火相传 传承民族的徇烂如果以时间来丈量距离,如今的南洋,不过短短几个小时的飞机便可抵达。那儿的华侨华人说着一样的语言,守着一样的习俗,过着一样的生活,也一样盼着团圆的中秋节。一切似乎都显得那么理所当然。而如果重新启封多年前的历史,听一听浮萍漂泊后苦尽甘来的记忆,也许这"短短"的距离,我们要用生命的敬畏才足以去丈量。如今,华侨华人安居乐业,生活是那么波澜不惊… |
![]() 南洋行记 一定要知道我们从何处来 根在哪里,未来就在哪里 |
海那边 父辈栽下一片林《诗经》中说:"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是说见到了桑树和梓树,就会忍不住怀念父母和家乡,而起恭敬之心。 桑树可以养蚕,梓树作为薪炭,是家庭生计最基本的保障。古人在屋前种下桑梓并以汗水浇灌,等待子女长大、大树长成,自己变老。很难用语言来描述中国人这种质朴得如愚公移山般的情感。他们始终在前行,不为任何艰难所恫吓,他们又始终在回顾,为后来者留下无价的财富… |
![]() 南洋行记 一路上都是亲人的故事 “文冬”,马来西亚的广西村 |
此心安处是吾乡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这是无数华侨华人下南洋时沉甸甸的真实写照。当起足远行,踏上了一片新的土地,他们不过从一个起点来到了另一个起点,但前方布满了更多的未知与荆棘。 如今,逐渐殷实、富足的生活早已替代了曾经的扪参历井。 故事再次说起,我们不妨翻开历史那最久远的一页,听一听他们心中岿然不动的坚定宏愿,重拾那深埋岁月却又传承至今的精神基石… |
![]() 南洋行记 走到那个酷似家乡的地方 延续着父辈的脚印 几代人画出的一个圆 在泰国读书的故事 |
他们,是南洋澎湃的波澜自古以来,国人最重远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乃至乘桴浮于海上,去感知全然陌生的新天地,然后在艰苦跋涉的路途里完满生命——是士君子不变的人生追求。 行路难,多歧路,只有最坚毅勇敢的人,才能长足跨越。不仅仅是从一地到另一地,从一国到另一国,还有身旁恢弘的时代和命运汹涌的洪流… |
![]() 南洋行记 笆地里的"广西村" |
垒起一百年的峥嵘岁月团结图存,聚沙可成塔——这是华人华侨骨子里最深刻的精神烙印。 那场大迁徙如此波澜壮阔,他们的生活从远赴南洋的那刻起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注定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了共同的心愿与理想。 如今,在他们生活的地方,我们感受到更多的是安宁与祥和。试想当年,带着漂洋过海的疲惫与迷茫,总有那么一些人聚集在一起,只为去凝聚一种力量… |
![]() 南洋行记 生业虽小 可以成城 那些衔泥飞还的燕子 漫长,只是树长成的时间 |
叩问一座城池的初心燕子衔泥,年复一年——这是诗人所钟爱的画面。 日月的流转总是匆忙,多少物是人非,多少沧桑变幻,只有这小小的鸟儿似乎全然未曾忘却初心,信守归期,在堂前檐下辛勤筑巢,似乎这就是它们与生俱来天赋的职责。 最难的天下事,也敌不过坚韧和执着。于是,小小的燕子化为诗歌里的一声声咏叹。 如韦应物所说:"衔泥虽贱意有营,杏梁朝日巢欲成。"一次次衔泥,一次次飞还,竟筑成了人间最暖的春天… |
![]() 南洋行记 撬开原味的记忆 生于此岸,心系彼岸 |
人生:用韧性去打造精彩淬火,这是现代机械制造工业中广泛应用的一项工艺。经过加热、保温和冷却,钢的刚性、硬度以及韧性等得到大幅提高。 生命就如同一次淬火,在不断的磨砺中愈发坚强。 多年前他们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多年后他们安居乐业、逸兴遄飞——跨过距离与煎熬,这绝不是一场可轻易卒读的生命历程。 宝剑锋从磨砺出。经过火与冷的考验,生命的精髓在沉淀着、传承着、也在升华着,最终成为我们笔下一个个无需修饰也足够精彩的故事… |
![]() 南洋行记 南渡不改汉家声 |
流淌在时间里的传承以矩作方,以规为圆——华夏文明在悠久历史中砥砺出一种独特的哲学精髓。 方是准则,是棱角,是脊梁,是厚重大地承载虔诚的信仰;圆是变通,是融合,是智慧,是广阔天空包纳着的时易世变。 这种玄奥的辩证法则不易察觉,却真真切切浸润在华人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是当一代又一代华人横渡大海远离故土,方圆的哲学让他们能够在异国他乡迅速地落地生根,又默默保留住文化的主干… |
![]() 致我亲爱的故乡 |
明月应有情 长望我故乡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就像是金秋的候鸟,那份振翅长空、远渡千里的力量,其实发轫于最质朴的思乡情怀。又或者像是辜鸿铭所说的,中国人温良形象里隐藏的那份纯真。 漂泊海外,百多年的大迁徙,以汗水和跋涉诠释落地生根的往昔和当下。 流寓异国,几代人的开拓进取,却又始终怀抱着落叶归根的心愿。 千千万万的海外华侨华人,他们的赤子之心何时有过更改… |
![]() 南洋行记 我们用万里丈量家与国的情怀 |
天涯共此中华情中秋,仰望明月,是一种联结家与国的深情凝望。 诗人咏月的篇章、戍边将士的幽思、羁旅游子的感怀……从古至今,海天万里,对着同一轮明月默然兴叹,念兹在兹。家国情怀,正如中华文化流出的脐血,存诸于心中,存诸于灵魂。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即便是远隔重洋,仍然捻不断吾国吾民的命运相连。 今宵月,直把家国情怀照得透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