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前,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千千万万中国军人以“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决心,用血肉之躯抵御外辱,为中华民族的最终胜利做出了永垂青史的贡献。——2015年是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那些在从历史中活下来的抗战老兵身上。近日,玉林日报社记者深入各个村镇,从一句话,一个地址,一段记忆的片段去找寻写尘封历史的见证人,寻找岁月在他们身上留下了各种印记!
今年4月30日,对抗战老兵梁庚国来说,是一个喜气洋洋的日子。这天,他终于告别了那间破旧的老房子,搬进了由“中国力量”爱国志愿者北流服务队和玉林援助抗战老兵行动组共同建造的新居,了却了他晚年的一个心愿。
近日,玉林军分区、博白县人武部和博白县政府干部前去拜访了中国远征军抗战老兵陈佐刚。95岁的陈老已是满头白发,饱经沧桑,许多往事已如烟,但对当年参加远征军赶赴印度抗日的那段经历,陈老至今仍记忆犹新。
近日,记者跟随北流市中力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来到北流市山围镇都宫村探望103岁的抗战老兵秦积才。秦老虽年逾百岁,但耳聪目明,精神矍铄,行动敏捷,思路清晰,与我们聊得甚欢。
今年99岁的抗战老兵李国宏半躺在床,一脸痛苦。前几天,听说村里有免费体检,老人想去体检,不料路上摔了一跤,卧床不起。李国宏无儿无女,没钱上医院治疗,由侄儿帮抓点药在家进行保守治疗。
博白县龙潭镇焦林村今年98岁的抗战老兵李继群,当年因为战争,他与柳州融水姑娘曹桂芳相识。两人风雨相伴,携手走过了68个春秋。李老一直觉得欠老伴一个正式的婚礼、一套代表爱情的婚纱照。
不久前,博白县径口镇周垌村百岁抗战老兵王端成不慎摔了一跤,家属马上把他送到博白县中医院治疗。4月9日,博白微笑爱心协会的志愿者知道后,马上派代表到医院看望,为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带着慰问金、花生油、大米、苹果、饼干,20名志愿者兵分6路,分头探望28名抗战老兵,其中一名老人身体不适,志愿者特意载着老人去看病,全程陪伴并护送回家。
杜文博,1928年7月7日出生于山东省招远县,1944年8月年仅16岁的他加入山东省招远县县大队。杜老年纪大了,许多记忆已经模糊,但提及71年前抗日的那段经历,他仍历历在目……
郭松森,1924年出生,籍贯山西平顺县,家在太行山区,1939年正式加入八路军,敌后武工队成员。8月31日,记者来到郭老家中,90多岁高龄的郭老依旧神采奕奕,儿子的警服穿在身上还能看出几分军人的英姿。
今年90多岁的张老,籍贯山东省沾化县,如今居住在容县。回想起抗战的艰苦岁月,张老还是激动不已,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减少。提起牺牲的战友,他心情沉重,数度哽咽。
95岁的梁老精神矍铄,说起那段抗战岁月,梁老仍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他撩起左腿裤子,大腿部位露出了一道清晰的伤痕,梁老告诉记者,这是当年在战场上被流弹击中留下的枪伤。
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国家将举行庄严的阅兵仪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记者昨日(8月28日)获悉,容县籍抗战老兵、运美集团老职工陈佐刚获邀赴京,上天安门观礼台观看阅兵。
许振昌,1920年出生于江苏省盐城地区建湖县高作镇丁庄村,18岁加入八路军,成了一名侦察兵,成功协助排长策反一名日伪排长,还带领侦察班活捉十几名伪军,立一等功两次、三等功一次。
日前,记者与玉林军分区、博白县人武部、博白县政府干部等一起去拜访了一位抗战老兵。虽然岁月远去,但已是95岁高龄的陈佐刚老人仍能流利的讲述,清晰地向人们呈现抗战岁月的激情与使命。
今年93岁的抗战老战士梁继卿,仍记得1944年的抗战艰苦岁月,抗日战争在他身上留下了抹不去的伤疤,战火也淬炼了他坚毅的抗战精神,这种抗战精神仍然在他的家族中代代传承下去。
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容县青年志愿者对该县抗战老兵进行了走访慰问,听老兵回忆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为他们送去社会各界的关爱,弘扬中华儿女在屈辱中奋起抵抗,永不言败的抗战精神。